嗨,无惊无险,又到周一晚上九点,大家好,我是小木。小木这几天沉迷工作,不能自拔,日渐消瘦…2天里接了3个PPT订单,一共睡了10个小时,鼠标点到手抽筋,看个屏幕把眼镜都给看爆了…▼然而让小木欣慰的是,3个单子里居然有2个一稿过了,做设计都知道这种事情只有人品爆发才能遇上。客户给这些PPT的评价是:做的非常符合企业的形象和气质。其实小木心里清楚,客户之所以会这么觉得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木给他们做的PPT使用了他们企业的VI色…VI色是什么?VI,全称VisualIdentity, 即企业VI视觉设计,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。VI色即为该系统的配色。
(来源:云端网——kacash)说简单一点,VI色就是指一家企业的视觉产品的御用配色,一种你一看见就能联想起这家企业的配色。比如,看见以下产品的配色,你会不会马上想起对应的企业?
▼
▼
▼
现在知道为什么客户能从PPT里看出他们企业的形象与气质了吧?
玩好这个套路,别说同事,就连老板都不敢说你配色不好!难道老板还会嫌弃他自己敲定的VI配色?01如何提取企业VI色?一般而言,一个企业的VI色会在其logo上完整体现,所以一般我们要提取VI色时可以直接从企业的logo上提取。a、office2013-2016版用户取色方法;先用QQ截图将logo截到PPT的页面里,再随便插入一个形状:
点击【开始】-【形状填充】-【取色器】:
此时鼠标的形状会从“箭头”变成“吸管”:
将“吸管”移至需要吸取的颜色的上方,点击鼠标左键,原先插入的形状顺利变色:
b、office2003-2010版用户取色方法;打开QQ,按住Ctrl+Alt+A,将鼠标移动至需要吸取的颜色上方,此时鼠标处会出现RGB值,记下来,按Esc键退出截图;
随便插入一个形状,【开始】-【形状填充】-【其他填充颜色】-【自定义】-把RGB值填入-【确定】,顺利取色!
02使用VI色注意事项a、亮色只能小面积使用;如果你提取的VI色是像谷歌logo上的那种低亮度、低纯度的颜色:
那么恭喜你,这种颜色你可以想怎么用就怎么用,因为低亮度的颜色怎么看都不扎眼:
但如果你提取出来的是像百度logo上的那种高亮度,高纯度的颜色…
这时你就需要多留个心眼儿了,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以下能把人眼睛亮瞎的效果:
盯着这种高亮度、高纯度的颜色盯久了,就会有一种恍恍惚惚红红火火的感觉:▼
类似于百度logo的这种高亮度、高纯度的颜色,我们应该避免像上面这样大面积地使用,而是应该小面积地使用于PPT中:
如果你一定要大面积地使用这类颜色,那么你只能通过减淡颜色纯度的方式实现:
用透明矩形覆盖至图片上方b、超好用的单色系配色;并不是所有企业的logo都像谷歌或者腾讯的那样丰富多彩,也有一些logo使用了单色系的配色:
小木个人最喜欢这种单色系的配色,因为只要注意一个点,配色几乎不会出错:多用辅色,不滥用主色。
上面跟下面相比,哪种配色方案更好?
如果你觉得第一种方案更好,我只能说我们00后(小木只是看起来像90后)跟你们80后之间果然存在鸿沟。很明显,第二种以主色搭配辅色(黑白灰)的方案更好看,也更专业:
使用单色系配色的时候,我们应该只把主色用于标示重点信息,其他信息用辅色(黑白灰)标示即可。c、单个页面的色系最好不超过两种;什么是色系?讲得通俗一点,色系就是指颜色相同,但亮度不同的一系列颜色:
问个问题:下面这张PPT包含了几个色系?
很明显,只有两种色系(灰色系,黄色系)
再问个问题:从以下这张PPT中,你能否一眼看出哪个字母是重点?
一时看不出来吧?那从下面这张PPT能看出来吗?
第一眼只看到“AV”的去面壁,手动微笑。现在明白为什么单个PPT页面中最好不使用超过两种色系(不包括黑白灰)了吧?因为色系太多,只会模糊页面的重点。最后,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内容:高版本office用户可以用PPT自带取色器直接取色;低版本office用户需要借助QQ截图的取色功能取色;亮色切勿大面积使用;单色系配色应多用辅色,不滥用主色;除去黑白灰,单个页面中最好不使用两种以上色系;我是小木,我的座右铭是:▼点击阅读原文,查看更多干货。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跟我学个P):这样给PPT配色,连老板都不敢挑你刺儿!
请先
!